JGJ130-2011规范要求
根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第6.4条规定:
- 连墙件的数量应根据脚手架的专项施工方案确定
- 最大间距不能超过三步三跨
- 设计需依据脚手架类型、高度、风荷载等因素定制方案
- 连墙件是防止脚手架倾覆的核心措施
规范允许最大三步三跨,但要求设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合理间距,任何脱离方案的随意设置都违反安全标准。
两步三跨:现场保守选择
尽管规范允许最大三步三跨,但现场为保守起见,普遍采用两步三跨:
- 竖向间距为两步(约3.6米,一步高度约1.8米)
- 水平间距为三跨(约4.5米,标准跨距约1.5米)
- 更密集的连墙件能更好抵抗意外荷载(如强风或冲击)
- 在常见住宅项目中,两步三跨可将连墙件密度提升约30%
设置位置的关键要点
1. 靠近主节点设置
连墙件需固定于主节点附近,偏离距离不应大于300毫米,确保受力直接传递。
2. 从底层第一步开始
安装应从脚手架最底部的第一步水平杆处起步,逐层向上,构建基础稳定性。
3. 替代方案
若设置困难(如立面有障碍物),可采用:
- 抱柱方式(将连墙件抱紧结构柱)
- 加设抛撑(斜向支撑杆)
替代方法需在方案中论证,确保等效安全。
计算对比分析
连墙件密度计算
假设:一步高度=1.8m,一跨长度=1.5m
两步三跨:
竖向间距=2×1.8=3.6m,水平间距=3×1.5=4.5m
每个连墙件覆盖面积=3.6×4.5=16.2㎡
三步三跨:
竖向间距=3×1.8=5.4m,水平间距=3×1.5=4.5m
每个连墙件覆盖面积=5.4×4.5=24.3㎡
两步三跨比三步三跨密度提高:(1/16.2 – 1/24.3) / (1/24.3) ≈ 50%
对比项目 | 两步三跨 | 三步三跨 |
---|---|---|
竖向间距 | 3.6m (两步) | 5.4m (三步) |
水平间距 | 4.5m (三跨) | 4.5m (三跨) |
每个连墙件覆盖面积 | 16.2㎡ | 24.3㎡ |
连墙件密度 | 0.0617个/㎡ | 0.0412个/㎡ |
安全性 | 较高 | 符合规范最低要求 |
适用情况 | 高层、强风地区、保守设计 | 低层、弱风地区、经济设计 |
延伸阅读>>
实操建议与总结
- 专项施工方案是核心设计时考虑风载、高度等因素
- 安装时校验偏离主节点距离(≤300mm)和起始位置(底层第一步)
- 遇困难优先使用抱柱或抛撑,并记录在验收报告中
- 两步三跨虽保守,但非绝对标准——方案可能要求更密或稍疏
THE END
感谢您的来访,收藏本站可更快地获取精彩文章!

文章版权声明
1本网站名称:知筑侠 本站永久域名:zhzux.com
2本站部分内容源于网络和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研究使用,请下载后于24小时内彻底删除所有相关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进行删除处理。
3用户评论和发布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本站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
5资源大多存储在云盘,如发现链接失效,请联系我们替换更新。
6本站中广告与用户付费(赞助)等均用以网站日常开销,为非盈利性质的站点,不参与商业行为,纯属个人兴趣爱好。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