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施工中,框架柱顶部、框架梁端支座等节点尺寸受到限制不满足钢筋直锚要求,多采用弯折锚固方式,弯折锚固主要分为四种情况:
1.平直段长度0.5LabE,弯折长度12d;
2.平直段长度0.4LabE,弯折长度15d;
3.平直段长度0.35Lab,弯折长度15d;
4.平直段长度≥0.6Lab,弯折长度15d。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第8.3.3条规定:当纵向受拉普通钢筋末端采用弯钩或机械锚固措施时,包括弯钩或锚固端头在内的锚固长度(投影长度)可取为基本锚固长度Lab的60%。
当钢筋受拉时,弯钩向右移动,弯钩内侧的混凝土向左挤压弯折段钢筋,向外的挤压力产生使钢筋变直的趋势,同时,内侧的混凝土也被钢筋挤压,如果钢筋伸入混凝土内部长度过短,内侧的混凝土有可能会被压碎或拉裂。
弯折段钢筋对外侧的混凝土产生挤压力,如果弯折段钢筋保护层太小,离混凝土表面太近,外侧的混凝土有可能会崩裂、剥落,从而使钢筋变直。
其他问题:
当支座尺寸不满足0.4Lab时,是否可以增加弯折段长度,保证总长度满足锚固长度La(LaE)?
按照以上原理,此做法不可取,弯折锚固必须保证平直段锚固长度,防止内侧混凝土被压碎或拉裂,避免锚固钢筋滑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