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的种类有很多,比如铁素体不锈钢、奥氏体不锈钢、马氏体不锈钢,还有双相不锈钢、沉淀硬化不锈钢等等,如下图所示。
不锈钢之所以能够做到不生效主要是因为其含有不低于12%的铬(Cr)元素,这个从上图中也能看得出来。表面的铬会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一层氧化铬(Cr₂O₃)钝化膜。这层钝化膜非常薄但很致密,能够隔离金属与外界介质,防止化学作用的发生,从而保护金属不被腐蚀。
即便不锈钢的表面受到了机械损伤或者化学侵蚀,氧化铬钝化膜也能自我修复。只要存在足够的氧气,不锈钢表面的铬元素仍能继续与氧气反应,修复受损的钝化膜,恢复其保护作用。
在氧化铬钝化膜的保护下,不锈钢能够抵抗大多数酸、碱、盐等腐蚀性介质的侵蚀。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大家还是会有时看到不锈钢生锈的现象,如下图所示,那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不锈钢并不是说一定不会生锈,使用不当的情况下也会出现锈蚀。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那些背后可能的原因,以后出问题了对照着分析就可以了。
1. 不锈钢的质量不合格,材料成份未达到要求。比如实际铬含量小于12%,或镍、钼等元素含量不足,不能起到很好的防锈效果。
2. 在含卤素离子(Cl⁻、Br⁻、I⁻等)的环境中使用,比如海水、盐雾、含氯清洁剂等等,这些卤素离子能穿透钝化膜,形成微小腐蚀坑并向纵深发展。
3. 不锈钢受到了高温影响而发生了晶间腐蚀。当不锈钢在427~816℃温度下受热时,比如经过焊接或热处理,晶界会析出碳化铬(Cr₂₃C₆),导致晶界附近贫铬(Cr含量<12%),从而失去钝化膜形成的能力。
4. 应力开裂腐蚀。当不锈钢承受拉应力时,如果存在上述第2条和第3条中的因素,则应力会加速腐蚀介质渗透,并会造成沿晶界或穿晶的裂纹扩展。
5. 表面受到污染或损伤。比如碳钢工具接触不锈钢表面,由于金属间的不同电位,残留铁屑会引发电偶腐蚀;又比如划痕、焊接飞溅等破坏钝化膜,使得在钝化膜尚未产生前就形成腐始点;不锈钢表面的油污会阻碍钝化膜的形成;灰尘杂质等会吸附水分和腐蚀性物质,从而加速局部腐蚀。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