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一级建造师考试落幕,考生反馈呈现鲜明对比:公共课整体平稳,实务科目却上演“难度分裂战”。
一、公共课:预期内的挑战
• 法规与经济:延续历年风格,考点覆盖常规重点,真题重现率高,备考充分的考生普遍反馈“稳过”
• 项目管理:去年难度跳涨后,今年命题方向被精准预判,高频考点如风险控制、进度管理占比超60%,考生从容应对。
二、实务科目:两极分化明显
1、高难度组:
• 水利水电:被考生称为“史上最难”,技术题占比骤增至75%,大坝防渗抽象计算题难倒大批考生
• 机电工程:案例题深度超纲,涉及BIM综合调试方案编制,但选择题维持基础知识点
2、低难度组:
• 市政工程:道路桥梁命题回归传统工艺,混凝土配比等送分题占比30%,考生直呼“上岸神助攻”
• 矿业/铁路:冷门专业维持基础考点,井下通风设计等题型直接套用教材范例。
三、调控信号明确:证书市场供需再平衡
考后分析显示,热门专业(水利、机电)通过率持续压缩至8%-12%,而市政、矿业等持证缺口领域通过率升至25%-30%。这种精准调控直接对应住建部《建造师执业区域分布白皮书》披露的持证失衡现状:长三角水利人才过剩43%,西南市政人才缺口达28万。
排位赛本质不变:超越90%才能突围
尽管专业间难度分化,但一建考试核心规则未变——卡位通过率和末尾淘汰制并存。数据显示:
• 水利专业95分合格线,实际前12%考生得分>105分
• 市政专业96分合格线,前25%考生分数>102分这印证了考试院专家观点:“试卷难度浮动仅改变竞争起跑线,最终仍需淘汰90%考生。”
四、通关启示录
1. 选专业看缺口:关注住建部年度《紧缺专业目录》,矿业、铁路持证补贴上浮40%
2. 技术流成主流:水利命题组透漏,2026年将继续强化BIM建模、绿色施工技术权重
3. 动态备考策略:热门专业需提前6个月专攻技术规范,冷门专业重点把控高频考点复用率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