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类
  • 所有分类
  • 标准
  • 应用
  • 资料

建筑人必看!脚手架搭设避坑大全(附规范图解)

脚手架作为建筑工程施工的核心临时设施,承担着高空作业平台、材料堆放和短距离运输等重要功能。根据工程需求差异,脚手架主要分为钢管扣件式、门式、碗扣式、盘扣式等类型。其中,钢管扣件式脚手架凭借其灵活性强、适应性广的特点,在我国建筑领域应用最为广泛,尤其适用于墙面石材干挂、超高大堂吊顶等装饰工程。

建筑人必看!脚手架搭设避坑大全(附规范图解)

一、脚手架结构专业术语解析。

1、立杆系统:外立杆、内立杆、主立杆、副立杆。

2、水平构件:横向水平杆、纵向水平杆、栏杆。

3、安全防护:挡脚板、抛撑、剪刀撑。

4、连接部件:直角扣件、旋转扣件、连墙杆。

5、基础构造:垫板、纵向扫地杆、横向扫地杆。

建筑人必看!脚手架搭设避坑大全(附规范图解)

二、脚手架设计规范标准。

1、常用双排脚手架设计尺寸。

建筑人必看!脚手架搭设避坑大全(附规范图解)

2、常用单排脚手架设计尺寸。

建筑人必看!脚手架搭设避坑大全(附规范图解)

3、常用满堂脚手架设计尺寸。

建筑人必看!脚手架搭设避坑大全(附规范图解)

4、高度限制。

1)单排脚手架≤24m。

2)双排脚手架≤50m(高度超过50m,需分段搭设)。

3)满堂脚手架≤36m(施工层限1层)。

三、脚手架搭设前的准备工作要点。

1、方案设计,根据装饰工程分项工程施工的特点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明确荷载计算,杆件布置图。

2、人员要求,作业人员须持《建筑施工脚手架特种作业操作证》,脚手架搭设前,应按专项施工方案向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3、材料验收。

1)钢管:实验表明,脚手架的承载能力由稳定条件控制,失稳时的临界应力一般低于100N/mm2,采用高强度钢材不能充分发挥其强度,采用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中Q235A级钢比较经济合理。钢管宜采用Ø48.3*3.6规格,表面应平直光滑、无裂缝、结疤、分层、错位、硬弯、毛刺、压痕、深的划道及严重锈蚀等缺陷,严禁打孔。使用前必须涂刷防锈漆,进场时应有产品质量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

2)扣件:不允许有裂缝、变形及螺栓滑丝,扣件与钢管接触部位不应有氧化皮,活动部位应能灵活转动。进场时应有生产许可证、质量检测报告、产品质量合格证及复试报告。

3)脚手板:木脚手板的宽度不宜小于200mm,厚度不应小于50mm,板厚允许偏差-2mm。

4、地基处理。

脚手架基础必须平整夯实,设置排水措施,立杆底部应设置底座或垫板,垫板宜采用长度不少于2跨、厚度不小于50mm的木板。

四、脚手架的标准化搭设流程。

1、纵向水平杆的设置。

1)纵向水平杆应设置在立杆内侧,单根杆长度不应小于3跨。

2)纵向水平杆接长应采用对接扣件连接或搭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纵距的1/3。

建筑人必看!脚手架搭设避坑大全(附规范图解)

(2)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等间距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搭接纵向水平杆杆端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m。

(3)当使用冲压钢脚手板、木脚手板、竹串片脚手板时,纵向水平应作为横向水平杆的支座,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立杆上,当使用竹笆脚手板时,纵向水平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横向水平杆上,并应等间距设置,间距不大于400mm。

建筑人必看!脚手架搭设避坑大全(附规范图解)

2、横向水平杆的设置。

1)作业层上非主节点处的横向水平杆,宜根据支撑脚手板的需求等间距设置,最大间距不应大于纵距的1/2。

2)横向水平杆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作业层上非主节点处的横向水平杆,宜根据支撑脚手板的需要等间距设置,最大间距不应大于纵距的1/2。

(2)当使用冲压钢脚手板、木脚手板、竹串片脚手板时,双排脚手架的横向水平杆两端均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纵向水平杆上;单排脚手架的横向水平杆的一端应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纵向水平杆上,另一端插入墙内,插入长度不应小于180mm。

(3)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

3、脚手板的设置。

1)作业层脚手板应铺满、铺稳、铺实。

2)脚手板对接平铺时,接头处应设两根横向水平杆,脚手板外伸长度应取130mm~150mm,两块脚手板外伸长度的和不应大于300mm;脚手板搭接铺设时,接头应支在横向水平杆上,搭接长度不应小于200mm,其伸出横向水平杆的长度不应小于100mm。

4、立杆的设置。

1)每根立杆底部宜设置底座或垫板。

2)脚手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钢管底端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3)脚手架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1m。靠边坡上方的立杆轴线到边坡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

建筑人必看!脚手架搭设避坑大全(附规范图解)

4)单、双排脚手架底层步距均不应大于2m。

5)单排、双排及满堂脚手架立杆接长除顶层顶步外,其余各层各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5、连墙件的设置。

1)脚手架连墙件设置的位置,数量应按专项施工方案确定。

2)开口型脚手架的两端必须设置连墙件,连墙件的垂直间距不应大于建筑物的层高,并且不应大于4m。

6、剪刀撑与横向斜撑的设置。

1)双排脚手架应设置剪刀撑与横向斜撑,单排脚手架应设置剪刀撑。

2)高度在24m及以上的双排脚手架应在外侧全立面连续设置剪刀撑;高度在24m以下的单、双排脚手架,均必须在外侧两端、转角及中间间隔不超过15m的立面上,各设置一道剪刀撑,并应由底至顶连续设置。

建筑人必看!脚手架搭设避坑大全(附规范图解)

3)开口型双排脚手架的两端均必须设置横向斜撑。

7、斜道的设置。

1)人行并兼作材料运输的斜道的形式宜按下列要求确定。

(1)高度不大于6m的脚手架,宜采用一字形斜道。

(2)高度大于6m的脚手架,宜采用之字形斜道。

2)斜道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运料斜道宽度不应小于1.5m,坡度不应大于1:6;人行斜道宽度不应小于1m,坡度不应大于1:3。

(2)拐弯处应设置平台,其宽度不应小于斜道宽度。

(3)斜道两侧及平台外围均应设置栏杆及挡脚板,栏杆高度应为1.2m,挡脚板高度不应小于180mm。

8、满堂脚手架的搭设。

1)满堂脚手架应在架体外侧四周及内部纵、横向每6m至8m由底至顶设置连续竖向剪刀撑。当架体搭设高度在8m以下时,应在架体顶部设置连续水平剪刀撑。

2)当架体搭设高度在8m以上时,应在架底部、顶部及竖向间隔不超过8m分别设置连续水平剪刀撑。水平剪刀撑宜在竖向剪刀撑斜杆相交平面设置,剪刀撑宽度应为6m~8m。

3)剪刀撑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水平杆或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150mm。

4)满堂脚手架的高宽比不宜大于3,当高宽比大于2时,应在架体的外侧四周和内部水平间隔6m~9m,竖向4m~6m设置连墙件与建筑结构拉结,当无法设置连墙件时,应采取设置钢丝绳张拉固定等措施。

5)满堂脚手架应设爬梯,爬梯踏步间距不得大于300mm。

6)满堂脚手架操作层支撑脚手板的水平杆间距不应大于1/2跨距。

7)满堂脚手架操作层离天花完成面,根据人体高度设定,宜1750mm。

建筑人必看!脚手架搭设避坑大全(附规范图解)

五、验收与拆除规范。

1、脚手架的验收节点。

1)脚手架基础完工后,架体搭设前。

2)每搭设完6m~8m高度后。

3)作业层上施加荷载前。

4)达到设计高度后或遇有六级及以上风或大雨后,冻结地区解冻后。

5)停用超过一个月。

2、脚手架搭设需注意要点。

1)扫地杆、水平剪刀撑,接头搭接规范。

2)横杆、剪刀撑、安全网设置到位。

3)操作层满铺、防护栏杆设置到位。

4)脚手架验收合格挂牌使用。

5)未系安全带、未满铺脚手板、无安全网防护防护,违章施工。

6)未设防护网,错误使用安全带施工。

建筑人必看!脚手架搭设避坑大全(附规范图解)

3、脚手架拆除禁令。

1)拆除作业必须由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

2)连墙件必须随脚手架逐层拆除,严禁先将连墙件整层拆除后再拆脚手架,分段拆除高差不应大于2步,如高差大于2步,应增设连墙件加固。

3)拆除的构配件应采用起重设备吊运或人工传递到地面,严禁抛掷。

脚手架搭设安全、质量是施工管理的重中之重。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执行相关规范标准,加强过程控制和验收管理。同时,应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安全意识,杜绝违章作业,为工程建设提供安全保障。

THE END
                 

感谢您的来访,收藏本站可更快地获取精彩文章!

 
文章版权声明

1本网站名称:知筑侠 本站永久域名:zhzux.com

2本站部分内容源于网络和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研究使用,请下载后于24小时内彻底删除所有相关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进行删除处理。

3用户评论和发布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本站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

5资源大多存储在云盘,如发现链接失效,请联系我们替换更新。

6本站中广告与用户付费(赞助)等均用以网站日常开销,为非盈利性质的站点,不参与商业行为,纯属个人兴趣爱好。

 
0

评论0

请先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

社交账号快速登录

微信扫一扫关注
如已关注,请回复“登录”二字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