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中常用的钢筋锚固长度共有六种,可分为“非抗震”和“抗震”两类,具体分类及公式如下:
| 类别 | 锚固长度类型 | 计算公式 | 核心作用 |
| 非抗震 | 基本锚固长度 | lab = α×d×fy/ft | 所有锚固长度的计算基础 |
| 锚固长度 | la = ζa×lab | 非抗震构件的直锚长度 | |
| 搭接长度 | ll = ζl×la | 非抗震构件的钢筋搭接长度 | |
| 抗震 | 抗震基本锚固长度 | labE = ζaE×lab | 抗震构件弯锚的关键控制参数 |
| 抗震锚固长度 | laE = ζaE×la | 抗震构件的直锚长度标准 | |
| 抗震搭接长度 | llE = ζaE×ll | 抗震构件的钢筋搭接长度 |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基本锚固长度是根源,它和钢筋的直径、外形、强度以及基材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有关,公式的来源为大量的试验研究和可靠度分析,并结合参考了国外标准。其它所有锚固长度都是在lab的基础上通过各种调整系数得到的。

关系梳理及修正参数解读
上表中各种表达式看似凌乱,实则内藏玄机。它们的相互关系可以归纳总结如下:

需要说明的是规范给出的抗震搭接长度表达式为llE=ζl*laE,与本文上面截图的公式是等价的:llE=ζaE*ll=ζaE*ζl*la=ζl*laE。个人觉得按本文的表达式逻辑条理更加清晰,因此对规范公式进行了变换。
1.锚固长度修正系数(ζa)
影响因素:钢筋直径、表面涂层、施工条件、实配钢筋面积、保护层厚度、末端锚固措施等。取值详见“混规”8.3.2 和 8.3.3 条。
2.搭接长度修正系数(ζl)
唯一影响因素:钢筋接头百分率,根据实际接头比例直接选取。
3.抗震锚固长度修正系数(ζaE)
唯一影响因素:结构抗震等级,按对应抗震等级要求取值。
总结:六种锚固长度分为三个非抗震三个抗震,一个基本公式和三个调整系数。
(一)抗震类锚固长度(labE、laE、llE)
主要用于有抗震要求的框架、剪力墙、墙柱等构件,结合 101 图集常见场景如下:
llE(抗震搭接长度):
1.框架柱和剪力墙边缘构件的纵筋搭接连接:

2.不同直径框架梁上部纵筋搭接连接:

3.框架梁底筋搭接连接:

laE(抗震锚固长度):
1.剪力墙水平和竖向分布筋的搭接长度:

2.墙柱等竖向构件纵筋在节点核心区的直锚长度:

3.墙柱等竖向构件纵筋在基础中的直锚长度:

4.框架梁纵筋在节点核心区的直锚长度:

labE(抗震基本锚固长度):
当上述抗震锚固长度无法直锚时则需要用到labE。如果受构件截面尺寸的限制,钢筋无法满足直锚长度laE时允许弯锚。此时,需要用labE不同的倍数来控制直线段的最小长度。
1.框架柱纵筋在嵌固端的弯锚:

2.梁上起柱的纵筋弯锚:

3.梁底纵筋在节点核心区的弯锚:

4.墙柱纵筋在基础中的弯锚:

(二)非抗震类锚固长度(lab、la、ll)
与前面列举的抗震部分类似,主要用于主次梁相交、框架梁与剪力墙平面外相连、无抗震要求楼板、基础等位置。
防空地下室中的人防构件,锚固长度需额外调整:
人防锚固长度:laF = 1.05la;
人防搭接长度:llF = ζlaF(其中 ζ 的取值与非人防构件一致,仅需按接头百分率选取)。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