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混凝土拆模时间这个问题,要分开谈论。时间完全不同!
根本原因在于,底模和支架绑定在一起,而侧模是独立的。
①底模;②侧模。

①底模
在工地众多老师傅谈论的拆模时间,75%、悬挑100%,都是来自于《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的描述: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 4.5.2

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P532
规范和手册中分了板、梁、拱、壳、悬臂结构。其中的规律就是:
★非悬臂结构跨度越大,拆模的时间就越久(越接近100%砼强度);
★悬臂结构要求100%,因为被认定为静定结构,风险更大,所以更严格。
记住,底模和支架绑定在一起,拆底模就是拆支架。支架一旦拆除,这个“未成年”的构件就需要自己独立面对施工荷载了,所以混凝土要达到较大强度才能拆除,起码得“成年”。(多出现在受弯构件中)

底模和支架需要承受施工荷载
那如果我们按照比较常规的75%为拆模强度,应该是多少天呢?我们按照以下常规公式来进行测算(非精确公式):

水化热一般为0.15-0.25,我这里取0.2。

公式测算
可以看到,公式数据显示要在12天时候达到75%强度。当然,根据养护条件、气温等情况,这个数会有些偏差。但是大家记住,大部分情况都要在2周(半个月)的时候,才会拆除底模和支架。
②侧模
与底模相比,侧模就单纯多了,只需管好自己即可,不用去管施工荷载(施工荷载由支架承担)。

什么叫“只需管好自己即可”?规范这样说: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 4.5.3
表面、棱角不受损即可拆除!我去,这个要求太低了吧!感觉就像曾经班上被边缘化的同学,老师彻底不管他了,只要你每天按时吃饭即可,学习好不好,能否变强,老师不在乎了!
那我们怎么来判定什么时候表面、棱角不受损呢?我相信大家都听过“1.2Mpa”这个常常出现又神秘的数值。对,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就能保证自己的外表不受损。只要不受到外荷载,它就可以默默地在角落发育,越凝越强!(与受弯构件底部不同,受弯构件还要受施工荷载,更危险,不可能在角落默默发育)
可是在混凝土凝结过程中,因为被包裹在模板中,我们又不能在侧模的位置打回弹,怎么确定它达到1.2Mpa没有呢?所以研究它的早龄期非常重要,要深入到按小时来计算混凝土强度的增长值。
有一位同行在一次实验中做了几组对比,分别测定C30、C35、C40试件:

赵明强.基于成熟度方法的混凝土极早龄期强度预测[D].合肥工业大学,2021

赵明强.基于成熟度方法的混凝土极早龄期强度预测[D].合肥工业大学,2021
-C30两种条件下养护的龄期与强度

赵明强.基于成熟度方法的混凝土极早龄期强度预测[D].合肥工业大学,2021
-C35两种条件下养护的龄期与强度

赵明强.基于成熟度方法的混凝土极早龄期强度预测[D].合肥工业大学,2021
-C40两种条件下养护的龄期与强度
从实测数据可以看到,第一次测到的数据(分别为12h、10h、8h)就已经远远超过了1.2Mpa。所以,几乎可以断定:半天时间,构件的侧面就已经满足自己的表面、棱角不受损(不是底面哈)。
所以,很多项目大清早就开盘浇筑,到了晚上就拆侧模,就是这个原因。有的项目为了保险一点,一般是第二天拆侧模。
好了,一起来回忆一下:

①底模:因为持续受荷,所以底模和支架不能拆!要等半个月才能达到75%成年;
②侧模:因为不受荷,自己默默发育,12小时之内就已经保证自己表面和棱角不受损,可以拆除。为了保险,一般第二天拆。
所以,在很多工地能看到,侧模拆除了,底模还保留。(侧模周转更快)




评论0